柳传志:联想仍走创业路
柳传志出生于江苏镇江,是家中四个子女中的老大,父亲是中国最著名的知识产权律师之一。1966年,柳传志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第一份工作是在国防科工委。工作仅两年,他就被迫离开研究岗位,与中国数百万年轻的知识分子一样,下乡进行体力劳动。
1970年,柳传志获准返京,在中科院担任助理研究员。8年后(毛泽东于1976年逝世),中共开始实行市场改革。但直到1984年,柳传志千载难逢的机遇才降临——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周光召号召中科院研究人员将自己的研究商业化。柳传志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其他10名研究员,基于自己设计的一种可以用汉字处理计算机指令的汉卡创办了一家公司,即日后的联想。
与其它大多数中国公司一样,尽管仅以贷款形式获得了2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但联想从技术上讲属于国有,挂靠在中科院下。创立之后,一切资金来源都要靠创始人自己筹措。
“我们为什么工作会如此卖命?因为我们那一代人都快被阶级斗争压抑疯了,”柳传志说。“我们终于能开始做一些实际工作了。”
不过,含糊的所有制结构很快就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障碍。“90年代初,我们遇到了很多麻烦。有政治风险柳传志,商业风险,还有很多的压力。”
在对中科院进行了8年的游说之后,他终于为公司员工争取到了35%的股份。在他看来,这“真的改变了(员工的)感受”。
在当时基本上仍属于计划经济的环境里,残酷的斗争让柳传志变成了——用他自己承认的说法——一名独断专行和脾气暴躁的上司,不过他坚称,自己现在已放松得多。
如今,公众股东持有联想55%的股份,私人股本投资者持有2.8%,而未上市的母公司联想控股( )持有41%。中科院拥有联想控股35%的股份。
5年前,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举动震惊了世界。这是由一家中国公司进行的第一笔此类跨境交易,柳传志希望,此举能提升联想的全球影响力。
“但一旦离开中国,我们就一无是处……我们只是一家中国公司,”柳传志如此表示。
因此,2005年12月,他决定引入外部人士——戴尔(dell)前副总裁威廉·阿梅里奥( )——担任首席执行官柳传志,以便“观摩学习”。柳传志门生杨元庆担任集团董事长,而柳传志本人则退至联想控股。
然而,这些变动并未带来他们渴望的增长。尽管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拥有优势,但对ibm的收购令其过分依赖企业销售,更容易受到经济滑坡的冲击。“杨元庆想进军国际消费者市场,但阿梅里奥拒绝了,”前联想高管李国刚表示——他有关联想的第三本著作于今夏面世。“(阿梅里奥)把心思都集中在短期绩效上;他关心的是投资者每三个月都会说些什么”。
柳传志拒绝评论阿梅里奥的战略,但对他的管理风格很有意见。“在遇到重大决定时,好吧,他是ceo,他会和cfo进行讨论,然后就决定了!其他人只能表示同意与否,”他说。
在他重新出任董事长,杨元庆担任ceo后,柳传志恢复了集体管理模式。在他看来,这种模式能激发员工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否则,一些未参与决策的部门会不认真上心,决策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执行。我认为团队构建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他表示。“一切顺利时,我不会干预ceo的行动。一直监视会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我只在乎结果。如果有问题,那么我会问,会进行研究。”
柳传志现在有资本退居幕后——去年9月柳传志,联想恢复盈利,过去6个月,该公司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个人电脑公司,占据全球市场8%的份额。这要归功于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产品,其中包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上网本和一款平板电脑。
柳传志相信,过去几年是联想的一个学习过程。联想已成功击退了本土市场的外国竞争对手,成为市场主导者,占有中国市场近30%的份额,现在希望重新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我们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所占的份额还不到9%,我们怎么可能会就此满足?”他反问道。
不过,批评家们对此表示怀疑。联想历来坚持自行生产大部分电脑,这会增加成本,令其对新的消费趋势反应迟钝,由此阻碍其发展。
汇丰(hsbc)个人电脑分析师王万里表示:“如今个人电脑行业比的就是效率。联想现在表现出了迎头赶上的意愿,但能否做到仍不得而知。”
柳传志已扩大了外包业务,以克服这些问题。他相信,联想更具创业精神,因而比对手更有优势。“在许多跨国科技公司,创始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他对许多竞争对手由职业经理人领导的现象表示不屑一顾。“杨元庆和我都把联想看作自己的生命。”
柳传志表示,联想诞生在一个艰难的市场中,这让它比竞争对手更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们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一无所知,只能靠自己摸索,”他表示。“因此,我们的管理团队是会写菜谱的人,其它公司那些人只会根据菜谱做菜。”
转载请保留本版权:https://www.yjhpg.com/mingrentang/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