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新闻头条

从田间到舞台:瓦依那乐队的乡土梦与摇滚路

发布时间:2024-10-31

初心与坚持:音乐与土地的双重热爱

在瓦依那乐队走向全国巡演,成为中国独立音乐界的一匹黑马之前,主唱岜农需要先完成家中的农活。九月的一天,他站在秋收后的田地边,看着成片的稻穗在秋日阳光下翻黄发亮。他笑着说:“让土地休息一下,我也放松放松。”这句朴实的话,体现了他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瓦依那乐队的成员们都来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村。岜农和同伴十八、路民的成长背景和从事过的职业无一例外都与田地和手艺息息相关,瓦依那的歌曲充满了泥土的气息。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背景,使得他们的音乐成为一种对现代生活的别样解读——他们并未追逐城市的霓虹,而是在田间写下属于自己的歌。瓦依那在壮族方言中的意思是“稻花飘香的田野”,正如其名,瓦依那的音乐带着自然的芳香,给予生活在都市喧嚣中的人们一丝悠然。

乡土音乐的坚守与创新

瓦依那的音乐不同于传统民谣和流行音乐,他们的歌词不仅仅限于爱情或渴望,而是讲述田野的故事、虫鸣鸟啼、稻田丰收等平凡而质朴的画面。瓦依那乐队在创作中注入了摇滚和布鲁斯的元素,同时结合了广西的传统乐器和当地语言,使得他们的音乐风格既多样又独特。

在全国巡演首场演出中,岜农用树叶吹奏音乐,演绎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之音,这种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瓦依那的曲目中既有慢节奏的丛林民谣,也有节奏强劲的摇滚曲目,乐器种类更是从电吉他到村中随手拾来的树叶,应有尽有。岜农认为,他们的音乐不只是娱乐,更是对多元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倡导,他希望能借此让更多人反思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并重新审视农村生活的美好。

一步步走向音乐之路的岜农

岜农,本名韦家园,成长于广西喀斯特山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曾经渴望走出乡村,前往城市寻求发展。在广州当平面设计师时,他通过自学吉他踏上了音乐之路。起初,他只弹奏情歌,后来偶然听到一张非洲民谣的CD,才意识到传统音乐可以和现代元素融合得如此自然。这促使他重新思考广西的民间音乐,并尝试将壮族山歌和蓝调等元素结合,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具有浓厚乡土情怀的歌曲。

《妈妈的靛蓝Blues》便是他这一探索的结晶之一。这首歌将蓝调与广西山歌融合,独具特色。他的另一首歌曲《阿妹想做城里人》表达了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与迷惘。对岜农而言,音乐不仅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更是理解自己和家乡文化的工具。他希望通过音乐向外界传达乡村的美好与真实,让更多人听到被城市喧嚣所淹没的乡土之声。

从喧嚣归来:回到家乡种地

在城市中,岜农逐渐意识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土地的眷恋。他读到日本环保主义者的著作《半农半X研究所》,这本书倡导用可持续农业的方式过简单的生活,岜农深受启发,决定放弃都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他在村子里种植有机稻米,推广自然耕作,不用化肥和农药,探索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还从当地博物馆和民间学者处学习壮族传统乐器,并致力于保护濒临消失的壮语童谣。

回到乡村后,岜农逐渐认识了十八和路民,三人共同重组了瓦依那乐队。路民年少时辍学打工,靠自学吉他走上了音乐道路,而十八则是一个经历丰富的流浪音乐人。三人对音乐和乡村的热爱让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用音乐讲述自己从田间走到城市的故事,反映出一代又一代乡村年轻人的情感。

乐队的崛起与新的期待

瓦依那在全国节目《乐队的夏天》上大放异彩,一首歌曲《大梦》成为节目中的一大亮点,迅速走红。歌词刻画了农民工从青春到衰老的辛酸经历,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被誉为“失意一代的赞歌”。虽然受到观众的喜爱,瓦依那却也遭遇了不同声音的质疑,部分人认为他们的歌曲将乡村生活过度浪漫化。然而,岜农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无论乡村还是城市生活,都可能被人们赋予浪漫的滤镜。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瓦依那的粉丝群体也越来越庞大。首场巡演的场地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观众,乐迷们用“纯粹”来形容瓦依那的音乐。24岁的李经伟表示,瓦依那的音乐让他重新找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那些曾经因为生活压力而被他忽视的情感被重新唤醒了。

未来展望:在名利之外找到自我

尽管如今的瓦依那获得了广泛关注,岜农和他的队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初心。他们不追逐一时的热度,而是努力保持真实和自我。岜农对未来没有过多的设想,他表示如果有一天乐队“过气”了,那也是一件好事,他可以重回农田,安心耕种,享受土地带来的宁静。

这支从田间走向舞台的乐队,以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对乡村生活的坚持吸引了无数人。瓦依那不仅仅是一支乐队,更是一个关于返璞归真的故事。通过他们的音乐,他们传达出一种纯粹、简单的生活观念,提醒人们在城市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它或许更慢,但也许更真。



English

español

Copyright © 2023 永久和平国 yjhpg.com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