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费用和轮候时间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选择到大陆寻求医疗服务,形成一股“北上求医”的趋势。这种跨境医疗现象,既给患者带来了成本上的显著节省,也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然而,这一趋势背后不仅有着香港医疗系统压力增加的无奈,还有两地药物、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带来的巨大诱惑。
轮候时间过长和高额治疗费用推动港人北上
罗小姐是一位香港患者,患有银屑病多年。她尝试过各种治疗方式,甚至中药调理,但效果始终不稳定,病情反复。而香港公立医疗系统中,皮肤科的候诊时间往往长达两年。私立医院虽可提供生物制剂治疗,但价格昂贵,每次注射需7,500至1万港币不等,且需长期定期注射。这使得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倍感经济压力。
今年中,罗小姐了解到深圳港大医院提供同样的生物制剂治疗,价格约人民币三千元,相当于香港费用的三分之一。她立即预约前往深圳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让她感到欣慰。如今,罗小姐每两周会北上深圳注射一次,“高铁上去很方便,流程也快捷,通常半小时便完成。”对于罗小姐而言,“北上求医”不仅为她节省了费用,还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
高价抗癌药物:价差达数倍的经济诱因
在治疗癌症方面,香港与大陆的药物价格差距尤为明显。70岁的英姐在2022年确诊为晚期肺腺癌,最初她可使用公立医院的第一代标靶药,但一年后出现抗药性,被迫转为第三代标靶药,而这类药物不在香港的医保药单上,需自费购买。每9个月约35万港币,平均每月3.8万港币的高昂费用,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英姐的女儿通过互助网络了解到,在深圳可以以每月约人民币五千元的价格购买到相同药物,约为香港费用的八分之一。这一经济差距令英姐心情松了口气。尽管一开始她对药物质量有所顾虑,但在香港复诊时,得到医生和药剂师的确认,证明所购药物与香港是同一原厂药后,她才放下心来。英姐感慨道:“在香港治病是有钱才有命,希望将来香港也能降低药价。”
香港医疗资源紧张与药物价格差距的原因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阮博文指出,香港与大陆的药价差异主要源于两地的医疗体制及市场规模不同。香港是高收入地区,医管局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而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医保系统在集中采购方面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大陆医保系统将众多昂贵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药厂在面对巨大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受到压低。相比之下,香港医管局由于覆盖范围小,采购议价能力不足,导致药物价格居高不下。
阮博文补充道,近年来香港政府也在推动跨境医疗融合,包括扩展长者医疗券使用范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跨境共享等措施,目的是缓解港人医疗服务的供需压力。但面对巨大的药物价格差距,以及香港本地医疗资源紧张问题,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北上寻求成本较低的医疗服务,已成不可忽视的趋势。
跨境医疗需求:从药物到全方位医疗服务
除了高价药物,许多香港市民还选择在大陆接受牙科、体检、手术等其他医疗服务。例如,香港市民菲奥就选择在深圳接受牙齿矫正,她通过小红书平台了解深圳的连锁牙科诊所,并在美团平台上进行付款,价格透明且流程便捷。她的整个矫正疗程费用约为港币1.5万,而在香港的同类治疗价格则显著偏高。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关于“北上求医”及“深圳看病”的讨论也日益增多,香港患者们纷纷分享他们在深圳的求医经历。从药物购买、癌症治疗到常规检查,不少人表示深圳的医疗水平可靠,治疗效果显著,且整体体验便捷。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大陆居民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担忧香港人涌入内地会占用资源。深圳的陪诊行业也随着这一趋势发展起来,陪诊员为北上求医的香港患者提供看诊、陪同检查等服务,满足跨境医疗需求。
潜在的医疗纠纷与保障问题
虽然北上求医在便利性和经济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这一选择也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香港的医疗服务投诉机制较为完善,若遇医疗事故,患者可向香港医务委员会投诉并追究责任。然而,在大陆就诊的香港市民若遭遇医疗纠纷,可能面临“求助无门”的局面。深圳卫健委提供了部分投诉咨询途径,但与香港的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对一些患者形成隐忧。
香港的家庭医生林永和指出,跨境医疗需求正逐步增长。他表示,疫情前已有不少香港人前往其他国家进行低价治疗,而如今大湾区成为更多港人首选。“希望这些跨境的检查报告、药物和化验水平都达到一定标准。”林医生认为,目前香港医生对于简体字报告的适应度已逐渐提升,但仍有患者会选择在香港复检以确保安全。
未来的跨境医疗趋势
阮博文分析,跨境医疗需求不仅在香港与大陆之间显现,事实上已成为全球医疗体系的一种现象,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医疗旅游产业,以吸引外国患者。在大陆方面,近年来赴港就医的人数有所减少,而选择北上求医的香港人则大幅增加。2023年有70万人次在深圳接受医疗服务,阮博文认为实际需求可能更大,随着跨境医疗政策的逐步完善,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增长。
在香港医疗服务资源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的背景下,跨境医疗无疑是许多患者的理想选择。这一趋势既反映出香港医疗体系改善的必要性,也预示了未来更多的跨境医疗合作与需求。若香港医疗资源无法及时优化,未来“北上求医”的香港市民将会越来越多,跨境医疗服务或将成为两地医疗服务的常态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