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加剧,台湾和大陆的芯片争夺逐渐从技术和制造扩展到人才领域。台湾的新竹,作为台积电总部所在地,成为了这一场人才之战的焦点。在这里,大陆企业尤其是华为等科技巨头对高端半导体人才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招募行动。法国《世界报》报道称,半导体领域的人才争夺已经成为台海间新一轮较量的核心。
台湾技术精英的选择与抉择
43岁的台湾半导体专家Chloe Chen就是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的一员。作为一位微芯片封装专家,Chloe收到了大量来自大陆科技企业的招聘邀约,邮件中不乏吸引力极高的薪资。然而,Chloe选择继续为台湾和美国公司效力,拒绝了这些来自大陆的高薪职位。她解释道,接受大陆工作不仅可能导致自己无法再获得台湾或美国企业的雇用机会,还可能面临法律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近年来,台湾当局开始对这种高薪招募行动展开调查,因部分企业以数据分析公司的名义暗中吸引台湾半导体人才,意图为大陆的技术发展服务。这些企业给出的薪资往往是台湾平均水平的三倍,使得台湾安全部门格外关注。台湾司法调查局也加强了对此类招聘的审查,防止商业机密流向竞争对手。
美中技术封锁背景下的芯片争夺
半导体产业对全球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美中之间的芯片技术封锁加剧了这一争夺的激烈程度。2020年,台积电应美国禁令停止向华为供应芯片,而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也在2023年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关键设备。面对这些限制,大陆更加依赖技术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半导体研发能力。
在2023年夏,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华为发布了一款搭载7纳米芯片的手机。尽管这款芯片仍存在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上的不足,但它代表了大陆在高端芯片制造上的突破。华为将最新芯片的生产交给了上海中芯国际(SMIC),这标志着大陆正在加快高技术芯片的自主生产。然而,台湾专家指出,中芯国际的技术距离台积电的最前沿工艺仍有差距,但通过大规模生产,其技术进步速度有望加快。
台湾的地缘政治压力与生产布局的全球化
半导体领域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和人才问题,地缘政治也在加剧各方的博弈。台湾的半导体供应链愈发复杂,美国和欧洲在此背景下也试图分散对台湾芯片供应的依赖。台积电决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新建工厂,并获得了66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支持。与此同时,德国也斥资50亿欧元建设自己的半导体工厂,以在未来减少对亚洲市场的依赖。这些海外布局标志着半导体生产逐渐全球化,各国也在试图保障各自供应链的独立性。
然而,台湾本土的芯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台积电等企业虽然提供优厚的薪酬,但芯片领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许多年轻工程师望而却步。随着技术人才流向的多元化,台湾不得不进一步提升对本土工程师的吸引力,努力留住人才以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
印度成为台湾的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台湾将目光投向了印度,作为新的人才来源地。印度人口众多,并拥有大量工程师和技术人才。台积电和其他台湾半导体公司已频繁前往印度大学招募毕业生,以填补半导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37岁的Suchandra Chakraborty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在印度加尔各答接受工程教育后,于2010年来到新竹继续深造,如今已在台湾半导体领域工作了近十五年。
她表示,与当年相比,新竹的印度外籍人士数量大幅增加,这不仅表现在人员上,还反映在当地生活设施的变化中——从原来的一家印度餐厅增加到如今的七八家,足见印度人才在台湾的逐渐增多。台湾企业对印度工程师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而印度年轻人对海外高科技产业的兴趣也为台湾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来源。
人才竞争下的未来:技术与国家利益的博弈
当前的芯片竞争已超越传统的制造能力竞争,逐渐演变为技术、地缘政治和人才的多重博弈。在美国对大陆实施的技术封锁背景下,大陆亟需更多技术人才提升半导体自主制造能力,而台湾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也在力图留住关键技术人才,甚至寻求全球化布局。
对于大陆而言,吸引台湾芯片人才不仅能够加速技术进步,还可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逐步在芯片领域实现自给自足。而台湾则希望通过技术领先地位获得更多国际支持,以此保障国家安全,并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不可替代的地位。
全球化竞争中的新焦点
在半导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技术人才已成为影响产业格局的重要因素。台湾和大陆围绕芯片展开的争夺战,表面上是技术的竞争,实质上也是国家利益和战略的较量。未来,随着各国的半导体自给需求不断加大,全球芯片市场的分布也将愈加复杂。
这一人才之争不仅涉及台湾和大陆,还将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在保留核心技术的同时吸引并培养人才,将成为决定未来半导体市场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