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银行不得不应对数量激增的止赎房产拍卖。据官方数据,2023年拍卖的止赎房产数量同比增加了43%。随着房价进一步下跌,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的现象频发,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正在向银行系统传导,引发金融稳定隐忧。
止赎房数量猛增 银行压力倍增
数据显示,多家中国银行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了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趋势。青岛等地的房产已因止赎拍卖数量激增而面临处置难题。拍卖流程甚至在住户未搬离的情况下便开始,导致买家必须自行与住户协商腾退,增加了买房成本和时间风险。尽管中国问题还未达到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但银行系统已承受相当压力,部分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冲击。
中国的银行还需面对与房地产市场崩盘相关的其他损失。包括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开发商违约、以及烂尾楼项目的持续增多。更为严峻的是,许多企业将房地产作为借款抵押,但随着房价下跌,这些抵押物的价值已远低于贷款发放时的预估值。
政府出台支持政策 银行担忧失控
中国政府自2023年9月以来推动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借款人增加贷款,以期通过信贷扩张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国有银行资金充裕,每年利润接近4.3万亿元人民币,能够覆盖部分未偿还贷款的损失,但大幅亏损可能对政府财政收入造成压力。银行通过缴纳所得税、交易税和分红支撑国家财政预算,然而,止赎潮和房产降价导致的利润下降,或将波及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宏观调控。
在中国,止赎房产问题尤为敏感。中国政府对社会秩序的高度控制意味着,银行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管控,避免引发因强制搬迁导致的社会不满。为了防止民众抗议,监管机构通常施压银行,限制止赎程序启动。此外,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房主保护法,使得银行清理房产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于房产市场正经历快速下跌的城市如青岛。
止赎房的市场影响 价格暴跌难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从2021年高点已下跌约30%。全国至少有700万套未完工的公寓,许多房主尚需偿还购房贷款。据瑞银的分析,这些未完工项目中约400万套被家庭购买,涉及的贷款总额约2.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所有抵押贷款总额的近7%。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还款的房主相对较少面临贷款违约压力。许多购房者在房价高企时支付了大额首付,甚至提前偿还部分贷款。32岁的青岛居民林陈(音)购买的一套公寓尽管当前估值已从当初的140万降至约100万,但他尚未偿还的60万贷款意味着房产价值依然高于负债。像林先生这样的购房者寄希望于房市复苏。
房地产泡沫破灭 下代年轻人面临抉择
不同于2000年代初的房价飞涨,“80后”“90后”一代购房者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困境。以青岛为例,许多小型企业的低利率贷款被用于偿还购房贷款。银行及监管机构对此做法深感担忧,因为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品以保障风险。在青岛市,受市场调整影响,部分购房者如化学品销售员王雷(音)面临房产贬值,他在2019年以210万元购入的公寓如今已跌至近180万。他表示,如果当初选择租房,或许能够减轻目前的经济负担。
展望未来:银行亟待应对更深层次危机
尽管中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房产市场回暖,但仍有部分城市面临长期清算压力。青岛农商银行已公开报告其抵押贷款违约率显著上升。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止赎房源的拍卖情况或将持续恶化。中国仅有约0.5%的房贷具有抵押贷款保险,这使得银行在止赎潮进一步恶化时缺乏保险支持,未来房价的继续下跌可能导致金融系统进一步承压。
专家分析,尽管当前中国金融体系较为稳定,资金较为充裕,能够吸收部分损失,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加深,银行在维稳中扮演的角色将愈加重要。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整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未来中国的银行和政府将共同面临保持经济稳定与化解风险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