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住房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政府加速缩减不达标的“劏房”数量,许多低收入家庭面临栖身之地的紧迫挑战。
在香港,低收入家庭经常居住在被称为“劏房”的分隔小单元中,这种住房形式被认为是全球最拥挤的居住条件之一。像刘女士这样的居民面临的现实尤为艰难。她和12岁的女儿居住在一个仅几平米的小单元中,厨房、卫生间与卧室空间相互重叠,连基本的隐私与卫生条件都难以保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劏房”因其相对较低的租金成为低收入家庭的主要选择之一。香港作为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住房的紧缺与高昂的价格,使得低收入家庭很难负担得起合规的居住空间。香港特首李家超的最新政策引入了最低居住面积标准,要求每户住家至少8平方米,并配备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这项政策预计将使3万多套劏房面临整改或淘汰。
被逼迁的穷人何去何从?
刘女士的家已被认定为不达标。她的劏房面积约为7.5平方米,每月租金为500美元,占其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由于劏房的独特结构,她只能在冰箱附近设置浴室。狭小的厨房、卫生间和起居空间紧密相连,卫生与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然而,尽管环境恶劣,她并没有太多选择,因为香港公共住房的供应十分有限,她已经等待了六年,仍未有机会搬入更好的居住空间。
随着香港政府计划逐步提高劏房的最低居住标准,许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陡然增加。专家担忧的是,租金很可能进一步上涨,将更多人推向更恶劣的住房环境,甚至导致无家可归现象的增加。社会组织与公共住房倡导者纷纷表示,政府的计划虽然意图改善生活环境,但并未提供足够的过渡方案,可能会给原本负担沉重的家庭带来更大压力。
贫民窟与“贫民窟房东”
香港的劏房主要集中在观塘、深水埗等低收入社区,这些老旧建筑中住着大量工薪阶层。许多业主将公寓分割成多个小单元出租,从中获取较高利润。由于劏房需求量大,租金往往高于常规住房的每平方米租金。这种做法被视为一种“贫民窟现象”,劏房房东被称为“贫民窟房东”。
观塘地区是香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里的许多居民对劏房的高租金习以为常。刘女士在此安家已六年,她表示虽然房间狭小,但生活便利,女儿的学校、菜市场等基本生活设施就在附近。然而,她的住房条件仍远未达标。香港的房屋局估计,全市劏房中有30%无法满足新政策的标准。
政府的住房新政与未来的居住图景
根据香港政府的计划,所有劏房必须登记备案,不合规者需在几年的过渡期内进行整改。未来,新建的劏房必须具备合规的面积、独立的厨房与卫生间,若不符合标准的房东可能会面临法律制裁。然而,许多居民对这一政策持怀疑态度。部分低收入群体质疑,若租金继续上涨,他们将难以维持现有的生活。
非营利组织观塘关怀小组的社工们也表示了担忧,认为新政将导致大批家庭被逼迁,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无法负担更高房租的独居老人。68岁的本·石便是受影响的居民之一,他的住所仅5.6平方米,与其他家庭共用厕所。由于年迈且行动不便,他更希望能够继续住在观塘,以便日常出行和生活。
政策效果存疑,弱势群体仍面临挑战
尽管政府的计划旨在改善居住环境,但并未解决劏房衍生的深层次住房问题。新政策并未触及极端狭小的“棺材房”或“笼房”问题,这些仅容得下一张床位的空间是香港最小的居住单元,也常为香港贫困群体所依赖。
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员指出,新政或将无意间使得租金上涨,并进一步加剧住房困难。专家们建议,在推行新政的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租房补贴,增加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以确保他们不会因政策变动而流离失所。
改善与保障需并行
香港住房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供应的稀缺与分配不均。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缩减不达标的劏房数量,政府还需加大公共住房的供应,以缓解低收入家庭的压力。同时,确保政策的落地能够平衡改善居住条件与保护低收入群体权益的关系,将是香港在未来住房政策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此次新政虽然可能为未来的住房质量带来积极变化,但它带来的潜在挑战也不容忽视。在改革的同时,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仍是香港在住房议题上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