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卫生官员确认首例由猴痘I分支病毒引发的感染病例。这名患者刚从非洲返回美国,目前在圣马刁县接受治疗,并处于居家隔离状态。虽然患者仅表现出轻微症状,官方声明指出,这种新型猴痘病毒对公众的总体威胁依然“非常低”。
加州卫生部门正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紧密合作,追踪可能与患者接触过的人员,确保及时检测与干预。尽管此次发现的毒株属于一种新型病毒分支,专家们认为其传播范围尚未对公共卫生造成显著威胁。然而,公众仍需了解其传播特性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可能的风险。
根据CDC的报告,这种猴痘I分支病毒最早于2024年初在非洲刚果东部被发现。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亲密皮肤接触,包括性接触。与传统的猴痘毒株相比,新毒株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但目前尚未报告因该毒株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自今年9月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报告超过3.1万例确诊病例。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布隆迪、乌干达和刚果等非洲国家。此外,德国、印度、肯尼亚、瑞典、泰国、津巴布韦和英国等国家也出现了与旅行相关的病例。
猴痘I分支病毒并不是美国首次面对的猴痘威胁。自两年前猴痘大规模爆发以来,进化枝II毒株已在美国传播开来,且导致了数千例感染。相比之下,新毒株的传播情况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其潜在威胁引起了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CDC建议,如果个人出现以下症状或情境,应及时进行检测:
不明原因的皮疹或皮肤病变;
在过去30天内前往有猴痘病例报告的国家;
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
尽早检测和隔离是防止病毒扩散的关键。卫生部门呼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风险行为,并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适用)。
自2024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猴痘感染病例已超过5万例。尽管新型猴痘毒株的传播范围尚有限,但其出现突显了跨国合作在控制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加州卫生官员强调,通过持续监测和科学干预,有能力将病毒的传播风险降至最低。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传染病的跨境传播将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长期挑战。加强疫苗研发、提高公共卫生意识,以及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是减少新型病毒对社会冲击的关键。
此次美国报告的新型猴痘病例提醒我们,早期预防和监测至关重要。公众应主动了解疾病相关信息,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健康挑战。